“911后我們學會的詞句”是洛杉磯視覺藝術家克萊頓·坎貝爾2004年和兒子一起發(fā)起的一個獨特的攝影項目。從那時開始,此項目就旨在通過學習或情景的語言,來建立911后不同國際群體間有關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視覺對話。公眾的參與始終是坎貝爾的項目的核心。觀看展覽的觀眾被邀請加入進來,他們首先指出自9-11以來學到的或者賦予新義的詞句,然后拍照,并陸續(xù)添加到展覽中。自2004年起,這個系列就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出,照片數(shù)量隨之不斷增長,目前已超過1 000張。
因展覽內容本身很自然地具有靈活性,“911后我們學會的詞句”得以將對話延伸到911語境的界限之外。紐約世貿大廈遭襲已經(jīng)過去了十年,由張三蒂女士策劃的此次展覽將首次在中國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展出。鑒于地域有別,文化各殊,人們的看法各有所向,這一展覽進入中國后所引發(fā)的討論,將可以同它在西方和中東遇到的情況做一個比照。張三蒂女士邀請一位中國觀眾參加她的對談,以探討發(fā)展中的世界強國在后9-11時代的意外收獲,以及“9-11事件”對中國不斷全球化的社會、經(jīng)濟和外交政策的間接影響。
坎貝爾與當?shù)厮囆g家合作,協(xié)助完成參與方面的工作,并提供一個社區(qū)的窗口,使當?shù)厝四軌蛟谡掌c對話中敞開自己。2012年4月,“草場地攝影季——阿爾勒在北京”開幕周期間,曾舉辦本次活動的參與環(huán)節(jié),是由布羅克特女士策劃的,她還充當了合作藝術家,目前舉辦的是本次展覽的開幕式。
克萊頓·坎貝爾是一位來自加州洛杉磯的著名藝術家和新媒體攝影家。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并廣為收藏。他以藝術作品和項目進行社會評論的做法為人們所認可??藏悹栐菐准抑匾囆g機構的主管,包括洛杉磯第18街藝術中心,也是國際駐館藝術中心協(xié)會的駐館藝術家。他是一位多產(chǎn)的作家,為當代雜志和意大利的Flash國際藝術撰稿。2002年,坎貝爾以藝術家和藝術組織者所做的工作貢獻,被法國政府授予藝術和文學騎士勛章。
張三蒂是一位來自洛杉磯,目前在北京居住和工作的策展人、顧問和攝影師。目前她正著手于多個項目,包括“HONG轟”的形成和制作,這是一個自我持續(xù)的藝術平臺,旨在為初出茅廬的藝術家提供渠道,以支持他們的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展覽和銷售。通常,張三蒂士每月都會為精日傳媒這一國際性網(wǎng)站撰寫有關北京藝術界的專欄。她也供職于劉小東工作室,擔任其國際聯(lián)絡人。
展覽信息:
開幕:周六,2012年10月13日,15:00
展期:2012年10月13日至11月3日
地點:北京朝陽區(qū)草場地村155號A ,100015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911后我們學會的詞句》互動攝影活動
時間:10月13日-14日,10月20日-21,14:00-17:00
地點: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第三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