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檔案:長城“表情”
2012-05-18
攝影并文/李宗獻 崔榮林 王守民 長城在古代是抵御塞外游牧部落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在中國人心中有著復雜的情感。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統(tǒng)一,古時的塞外已經(jīng)成為中國身體的一部分,塞外部落民族成為中華民族,長城作為軍事工程的作用已經(jīng)成為歷史,而長城作為文化寶藏卻是源遠流長。古時文人就將長城視為詩詞創(chuàng)作的源泉,其中清朝沈用濟的“策馬出居庸,盤回上碧峰。坐窺京邑盡,行繞塞垣重。夕照沉千帳,寒聲折萬松。回瞻陵寢地,云氣總成龍”。更是將長城的大氣磅礴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近代毛澤東將長城囊入自己選集的則有關于長城題材《沁園春·雪》,以及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安坏介L城非好漢”的《清平樂·六盤山》。 中國文人青睞于長城得益于長城的歷史地位,長城也可以說是與長江、黃河占有同樣地位的中華民族第三條血脈。攝影作為文化發(fā)展的快銷品引來了無數(shù)攝影人,而長城也孕育了國內(nèi)多位知名攝影家,眾多攝影師通過自己對長城的認識,通過攝影語言展現(xiàn)著長城豐富的表情。 佳能EOS 5D Mark II 16-35mm f/2.8鏡頭,f/3.2,26秒,ISO 4000,李宗獻 攝 哈蘇503CW 180mm f/4鏡頭,f/8,1/60秒,ISO 100,崔榮林 攝 佳能EOS 350D 28-80mm 鏡頭,f/22,1/5秒,ISO 100,王守民 攝 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參看《中國攝影》2012年5期P126-P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