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世界——微單相機選購指南
“微”世界——微單相機選購指南 攝影并文/崔堅 陳昭毅 溫冰 做為器材編輯,經(jīng)常要為朋友們推薦相機,推薦相機的標準很簡單,無非是用途和價格,以往在這兩者的綜合考慮下只會得出一個結果,但隨著微單相機的普及,推薦相機變得越來越復雜,初學者也越來越舉棋不定,微單相機是否能達到單反或單電的像質是攝影者關心的問題,本期我們將介紹目前市場在售的主流微單相機。 —————————————————————————— 索尼 NEX-7 感光元件/處理器 如果說我為什么對NEX-7如此傾心,高像素可以說是理由之一,很多媒體都會說像素不太重要,但是誰又不希望自己擁有更高像素的相機呢?更何況是一個體積如此小巧,像質卻能與發(fā)燒級單反和單電相媲美的相機。NEX-7采用了與單電α77相同的感光元件2430萬有效像素的Exmor APS HD CMOS影像傳感器,此感光元件具備模擬降噪和數(shù)字降噪雙重降噪處理。同時新研發(fā)的BIONZ影像處理器能夠采集更大的數(shù)據(jù)量,確保在高像素下拍攝不會產(chǎn)生時滯感。 持握感 初次拿到NEX-7就給我很深的印象,因為在我印象里它是微單相機里持握感最舒適的,由于各廠商都在追求體積小型化,機身做的輕薄化,但反過來面臨的則是持握感的下降,索尼NEX系列算得上是在體積小型化和持握感之間找到平衡的相機,NEX-7按我的感覺可算是體積適中,手柄的凸起部分也剛好,既沒有累贅感也不會持握的很費勁,尤其是膠皮材質的選擇能夠看出索尼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以往我們總是調侃索尼相機是“黑電”,缺少攝影愛好者對相機的感覺,現(xiàn)在來看,索尼正在慢慢消除這種代溝。 雙撥輪 剛拿到NEX-7時我一直沒有搞太懂這兩個撥輪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是因為給影友更多的自我開發(fā)余地?兩個撥輪上沒有任何標識,撥輪的默認設置是M擋為光圈/快門時間, A擋為光圈/EV,說到這也許你明白了,這其實就是單反相機的前后撥輪,只是放在機身頂部我們總以為是模式轉盤。 1080P高清動態(tài)影像拍攝 NEX系列加入高清功能以后,標致著數(shù)碼相機與高清攝像有了更親密的接觸,出門拍照與攝像真的不用再糾結了,以前我們總是不能滿意攝像機上的拍照功能,因為攝像機的感光元件很小,并且像素很低,但在照相機上加入攝像功能則游刃有余,1920×1080 50P AVCHD,立體聲麥克風一應俱全。 眼平取景器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此技術并不能算是什么革命性的技術,最早美能達民用級數(shù)碼相機中就帶有這個功能,后來奧林巴斯微單也通過外置的方式使用了這個技術,但這里可以說索尼NEX-7將這個技術推到了新的高度,首先是在如此小巧的機身里內置了液晶取景器,其次是采用最新的XGA OLED Tru-Finder電子取景器,更讓人驚嘆的是其擁有236萬像素,并且僅有0.02秒快門釋放時滯。 更豐富的E卡口鏡頭群 Sonnar T E24mm f/1.8ZA可以說與NEX-7是絕配,因為這支鏡頭等效35mm相當于36mm,讓這支鏡頭更加具有人文味道。蔡司鏡頭在索尼鏡頭群里相當于專業(yè)級鏡頭,在拿到這支鏡頭后手感很像單反蔡司鏡頭,做工更加著實,有更強的金屬質感。Sonnar T E24mm f/1.8ZA非常幸運成為了索尼E卡口的第一支蔡司鏡頭,像質當然也是沒的說。與NEX-7同時發(fā)布的還有E55-210mm f/4.5-6.3OSS,這是繼18-200mm后又一支一鏡走天下的鏡頭,與套機鏡頭18-55mm可以說是相得益彰,不過總覺得18-200mm好像更省事一些。E 50mm f/1.8 OSS也是新發(fā)布的,這是第一支帶有光學防抖的f/1.8大光圈鏡頭,35mm等效焦距為75mm,更加接近人像鏡頭的焦段。 卡口適配器 卡口適配器是索尼E卡口的又一新生產(chǎn)物,這主要是服務于擁有索尼α單反鏡頭的用戶,這個適配器很好的解決了NEX系統(tǒng)專業(yè)鏡頭少的缺陷,如此技術估計也只有索尼能夠先想得到,LA-EA2能夠兼容所有31支α卡口鏡頭,其內部的自動調焦馬達(15點自動調焦系統(tǒng),3個十字型傳感器)并且能使轉接的絕大部分α卡口鏡頭在拍攝靜態(tài)照片和動態(tài)影像時實現(xiàn)自動調焦,其精髓主要是采用了索尼獨有的半透鏡技術,此技術能夠保證在轉換E卡口鏡頭后可使NEX數(shù)碼微單獲得如α數(shù)碼單電相機的相位檢測調焦,這對于高速連拍和高清視頻拍攝有著強大的優(yōu)勢 。同時我們不要忘記索尼E卡口成員中還有高清攝像機,這可以為高清攝像的朋友提供更強大的鏡頭群。 Sony NEX-7相機 18-200mm 鏡頭,f/8,1/60秒,ISO 100,張守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