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鏡頭組委會:獲獎照片《挾尸要價》是真實的
昨晚10時許,人民攝影“金鏡頭”組委會通過人民攝影網(wǎng)公布對獲獎照片《挾尸要價》的調(diào)查結果,組委會認為獲獎照片《挾尸要價》是真實的,不存在造假問題。 調(diào)查結果稱,根據(jù)“10·24大學生救人事件”發(fā)生后,諸多媒體的大量報道以及此次調(diào)查組收集的各方情況,證明照片反映的“挾尸要價”的新聞事件真實存在;照片記錄的瞬間是整個“挾尸要價”過程的一部分。雖然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極力辯稱自己沒有開口要價,但其客觀上參與了“挾尸要價”的過程,是這一行為的執(zhí)行者;根據(jù)荊州市于2009年11月7日刊發(fā)的《荊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對“10·24”大學生救人事件中“荊州市八凌打撈服務有限公司”調(diào)查情況的通報》及現(xiàn)場目擊者的證詞證言,王守海作為當事人,雖然不是事件的主使者,但他參與并執(zhí)行了要價。因此,組委會認定《挾尸要價》不存在造假問題。 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頒獎典禮組委會執(zhí)行秘書長、人民攝影“金鏡頭”關于《挾尸要價》調(diào)查組組長霍瑋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8月20日,“金鏡頭”組委會做出決定,立即成立由6人組成的調(diào)查組,對此事展開深入細致的調(diào)查?!?月20日上午,已收集到有關此事的大量素材。但這些素材都是間接收集來的,并未直接到現(xiàn)場?!?月21日,調(diào)查組連夜趕到湖北武漢,又從武漢到達荊州,第二天即開展調(diào)查。 調(diào)查組首先聯(lián)系到李玉泉,但他委托別人將聲明交給調(diào)查組,并表示不便于見面。這封聲明昨天已在人民攝影網(wǎng)公布,聲明稱:“對《挾尸要價》照片新聞的質(zhì)疑,是就照片本身的新聞的真實性和對照片解讀的真實性而言。本人是在廣泛采集有關當事人的基礎上,對照片新聞的真實性作出的判斷?!崩钣袢诼暶髦斜硎酒湫袨閷儆趥€人行為。 當事人 手勢意思是“靠岸” 隨后,調(diào)查組又聯(lián)系到《挾尸要價》中白衣者王守海,霍瑋說:“當時,王守海委托律師與我們見面,律師信也已在網(wǎng)上公布?!蓖跏睾4砺蓭熀背嵚蓭熓聞账魅闻淼陆f,按照王守海的陳述,他在打撈第二具遺體的照片中打手勢的意思,是指揮身后劃船的人“靠岸”的動作,而并非“挾尸要價”,彭德江說:“在'10·24’事件中,大學生和冬泳隊員救人的英雄精神值得全社會學習和敬佩,涉嫌觸犯法律的打撈公司負責人已受到公安機關處理,但在懲惡揚善的過程中,不能損害其他人的利益,這種行為無論是無意的還是故意的,均要承擔相應責任。我將代表王守海,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將追究有關媒體、記者及相關人員的責任?!迸淼陆瓕⒚赓M為王守海提供法律援助。 霍瑋說,調(diào)查組隨后還采訪了長江大學當時在現(xiàn)場的學校老師和一些同學。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基礎學部副主任李啟文說:“我是最先趕到現(xiàn)場的老師,也就是張軼公布的16張照片中第四張照片上的人。漁民沒有資格來要價,岸上有專人要錢,并不是王守海要錢。這一事件中,我覺得要價是存在的,'挾尸要價’有點過了。”他認為,照片反映的畫面沒有告訴大家真實的情況,照片主角不應該是王守海。 目擊者 照片反映的是真事 調(diào)查組還走訪了當時在現(xiàn)場的不少冬泳隊員和圍觀群眾,大家紛紛表示,照片應該獲獎,因為反映的是真事。冬泳隊員黃甘林說他一直在現(xiàn)場,整個過程很清楚?!八?王守海)的意思就是,他只聽老板的,老板不讓拉上來我們就不拉。雖然跟他沒有直接關系,但是他們'挾尸要價’是真實的,一千多個人都在這看著呢,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P>
對于調(diào)查過程的紛繁復雜,霍瑋認為,照片《挾尸要價》事件,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甚至已經(jīng)到了道德層面的探討,“這種照片是批評照片,引起公眾強烈震動,毫無疑問是因為照片是具有社會意義的,其傳遞的信息是在反映道德、公德問題,畢竟這個社會應是人人愛我,我愛人人,不能什么都為錢?!? 霍瑋明確表示,組委會如果未把事實真相公之于眾,就會對新聞攝影造成負面影響,并損害新聞攝影的形象?!靶侣剶z影人總是沖鋒在一線,沒白天沒黑夜,即便照片有一些瑕疵,也不會影響新聞攝影主流。”霍瑋說這一點必須要肯定。 短評 直面丑陋人性 昭顯現(xiàn)實意義 中國新聞攝影的最高榮譽“金鏡頭”獎頒出,《挾尸要價》全票獲得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獎,在公眾中掀起巨大的感情波瀾。隨即長江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玉泉公開刊文,質(zhì)疑照片的真實性,由此引發(fā)圖片背后真假新聞的激烈爭議。雖然各方所持觀點不同,但“金鏡頭”大賽評委此次能集體把票投給這張揭露人性黑暗的照片,本身就是一次勇氣的勝利。 從新聞報道和評獎的嚴肅性上講,查清這張照片所定格的瞬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確實有其必要。然而,不管對照片的調(diào)查結果如何,也不管李玉泉的質(zhì)疑正確與否,“挾尸要價”卻確有其事,只不過不是船上的老漁民,而是遙控老漁民的幕后老板陳波。 正是“挾尸要價”的做法深深刺痛了廣大民眾的心,激起極大的道德憤慨。不少網(wǎng)友表示對這張照片“目不忍視,心在顫抖”。這樣一幅拷問良知的作品,逼視人性的丑陋,值得所有人深思。同時,照片本身無損救人英雄的光輝品質(zhì),與“挾尸要價”的齷齪者相比,恰恰反襯出英雄行為的崇高。兩種截然不同的品質(zhì),也反映出轉(zhuǎn)型時期的一種社會道德生態(tài)。 此次評委會能夠給《挾尸要價》頒獎,實際上意味著評委會對人性冷漠者的一種批判,呼吁道德良知的回歸。 《挾尸要價》獲得金獎,關系的也不僅是一張照片,而是一系列相關社會問題,它引起的爭議更具有社會意義。攝影界能給予照片榮譽,也顯示了評委會對照片背后所包含社會意義的一種關注。 【作者:路艷霞 來源:北京日報】
6人調(diào)查組連夜赴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