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平:乘“龍”入海
作為一名記者,我曾經(jīng)跟隨“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考察破冰船前往南大洋采訪拍攝極地科考,跟隨“天健”號遠洋貨輪穿行北冰洋,采訪拍攝“冰上絲綢之路”,也曾經(jīng)跟隨一些海洋科考船采訪拍攝大洋科考。其中,搭乘“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深潛,以及在南海拍攝“潛龍三號”自主潛水器科考作業(yè),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深海,是地球上人類所知極少的區(qū)域。那里遠離人類,壓力大、溫度低、黑暗無光,卻有著地球上極為神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多種多樣的自然資源,有著無數(shù)待解的科學(xué)奧秘,是人類未來發(fā)展的重要空間。然而,要想探索深海,首先要解決如何到達深海,“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和“潛龍三號”自主潛水器正是進行深海科考的“國之利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能夠載人下潛,給人提供親臨深?,F(xiàn)場的機會;“潛龍三號”無人潛水器的優(yōu)勢,則在于在海底活動范圍大、停留時間長,利于開展海底區(qū)域地形測量、拍照、攝像等作業(yè)。不需要潛航員駕駛,只需要技術(shù)人員在船上操控,“潛龍三號”便可以在深海大洋中進行大范圍的自主探測,游刃有余地在復(fù)雜的海底地形中作業(yè)。 “蛟龍”號正在離開“向陽紅 09”科學(xué)考察船布放至海面,2017年 “蛟龍”號離開海面,向海底潛去,2017年 “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采集巖石樣品。從載人艙內(nèi)向外看,近處是樣品筐中用來獲取沉積物樣品的插管,遠處是馬里亞納海溝4800 多米的海底巖石。2017年 像魚兒一樣“游”在水中的“潛龍三號”,2018年 “蛟龍”號拍攝的深海生物和海底地形 “潛龍三號”拍攝的海洋生物和水下景觀 劉詩平 新華社高級記者。工作期間,多次前往地球四極—南極、北極、第三極(青藏高原)、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采訪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