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
新一期雜志里 呈現(xiàn)以下精彩內(nèi)容 資訊 · 資訊 專題 古跡影詠 ·古跡影詠 文/李波 ·金石聲:中國古寺留影一甲子 攝影/金石聲 文/金華 ·羽館易:云岡石窟中的光影匠人 攝影/羽館易 文/周怡 ·絲路印記 攝影并文/吳健 ·數(shù)字敦煌 攝影并文/丁小勝 ·文明的痕跡 攝影并文/趙鋼 ·遺落侗境 攝影并文/梁良 ·雁門關(guān)外 攝影并文/于家睿 ·想象,未曾抵達的風景 攝影并文/李明 ·東方圖景 攝影并文/陳雨星 ·找回古城 文/謝禹涵 本土 ·于堅:向日常的生活致敬 攝影/于堅 文/王新 影廊 ·當人們包圍城市 攝影并文/高子雁 ·郊區(qū)之夜 攝影并文/閆家成 聚焦 ·白鶴灘水電站十三年紀實 攝影并文/張萬高 達人 ·彭建生:以鳥獸草木之名 攝影/彭建生 采訪/邊野 專題 |古跡影詠 中國歷史的悠久綿延,讓古代的遺跡在這片土地上幾乎無處不在。無 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拍攝中國,古跡都是最具有文化辨識度的題材之一。本期專題匯集了10 組中外攝影家的作品,拍攝時間跨度達近百年,作品中的古跡本身則跨越了數(shù)千年的時空,這些作品不僅郁結(jié)著我們有關(guān)歷史的感嘆、回想和疑問,更在被不斷凝視和傳播中,幫助我們探尋中華文明的源頭和脈絡(luò),把抽象的過去轉(zhuǎn)換為我們共同的精神空間,幫助我們理解現(xiàn)實的生活,并汲取面對波譎云詭的未來的力量和智慧。 羽館易:云岡石窟中的光影匠人 攝影/羽館易 文/周怡 絲路印記 攝影并文/吳健 數(shù)字敦煌 攝影并文/丁小勝 文明的痕跡 攝影并文/趙鋼 遺落侗境 攝影并文/梁良 雁門關(guān)外 攝影并文/于家睿 想象,未曾抵達的風景 攝影并文/李明 東方圖景 攝影并文/陳雨星 找回古城 文/謝禹涵 【本 土】 于堅:向日常的生活致敬 攝影/于堅 文/王新 多年來,作為“第三代詩人”的杰出代表,于堅漫游“在路上”,以詩人之心拍照,以攝影之眼寫詩。 【影 廊】 當人們包圍城市 攝影并文/高子雁 對攝影師高子雁來說,一張城市的照片如同生態(tài)箱一般展現(xiàn)出一片區(qū)域的建筑肌理,同時不妨礙觀察其中人的存在狀態(tài)。 郊區(qū)之夜 攝影并文/閆家成 閆家成鏡頭中一條郊區(qū)的街上,入夜后容納了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需求??諘绲穆访妫偌由系乩頎顩r,讓它成了一個人和環(huán)境互動的樣本。 【聚 焦】 白鶴灘水電站十三年紀實 攝影并文/張萬高 白鶴灘水電站的建成,離不開幾代水電人扎根大山,夜以繼日,風餐露宿,艱苦奮斗,這是他們青春、汗水和智慧的成果,是中國水電事業(yè)的一座里程碑。 【達 人】 彭建生:以鳥獸草木之名 攝影/彭建生 采訪/邊野 用影像讓自然科學(xué)在嚴謹理性之外還能呈現(xiàn)出野性、美麗的一面。讓更多人通過影像認識自然,進而產(chǎn)生了解和保護的愿望,是攝影師彭建生一直以來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