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RM4A初體驗丨很有必要,明亮的視界日臻完美
我不是一個器材黨,但作為一個商業(yè)攝影師,對使用的相機同樣是比較挑剔的。從早期使用的A7RM2到去年入手的A7RM4,索尼微單在這些年的技術(shù)突進,微單相機的進步與成熟給商業(yè)拍攝帶來的諸多便利,我都能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在商業(yè)攝影這條路上,我越來越喜歡使用索尼微單相機,但有個心病一直讓我耿耿于懷,就是那塊“祖?zhèn)鳌钡?/span>144萬像素顯示屏。 那么,這塊144的屏真是痛點嗎?我想說“是”。作為一個商業(yè)攝影師來說,在片場,時常會被客戶要求回看一下拍攝效果,這個時候我總會略顯尷尬。其實,我是對自己的拍攝技術(shù)和創(chuàng)意是有自信的,雖然我心里知道,A7RM4的6100萬像素,再有高品質(zhì)的G大師鏡頭的加持,不會讓我的作品出糗,但我也盡量回避給客戶在現(xiàn)場用相機回放作品。因為作品的暗部、亮部細節(jié)在144萬像素的顯示屏上看得不是很清楚,色彩飽和度準確性和寬容度不夠理想,色彩的還原度也不是很真實。這樣即使照片本身拍得很好,但通過這不不盡如人意的顯示屏瀏覽時,給客戶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尤其在戶外需要直接給客戶回看的情況下,屏幕受到環(huán)境光的影響,我的心中更會很忐忑,我不愿看到我的客戶質(zhì)疑的眼神,更不愿看到模特小哥哥、小姐姐們那若隱若現(xiàn)的不屑神情。 再回過來說說A7RM4的拍攝體驗。作為商業(yè)攝影師,我不僅僅只是拍攝客戶的訂單,也會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以便在圖片庫不斷補充自己的圖片資源,銷售出更多的作品,我涉足的拍攝領(lǐng)域就會很廣。比如,我會拍攝大量自然風(fēng)光、城市風(fēng)光、夜景類圖片進行銷售。為了讓作品得到更迷人、炫酷的色彩和光影,我喜歡在弱光環(huán)境下拍攝這些場景,但弱光下,如果使用這個144低像素的顯示屏取景時,屏幕會出現(xiàn)噪點,拍攝體驗不好,尤其在用手動對焦時,對焦區(qū)域局部放大后,通過顯示器來觀看,我甚至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什么景象。一個不太理想的屏幕會影響我對照片的判斷,也會直接影響攝影師的創(chuàng)作欲望。 不過,故事還在延續(xù),這次索尼做出了脫胎換骨的決定:更新了屏幕,新推出的A7RM4A由“祖?zhèn)鳌钡?/span>144萬升級到業(yè)內(nèi)最高分辨率235萬點,是有史以來索尼相機屏幕分辨率最高的一款相機了。拍攝體驗和顯示效果不用多說了,手握A7RM4A的我終于可以在回放這個環(huán)節(jié)挺直腰桿。 A7RM4A在索尼A7RM4的基礎(chǔ)上升級了,其實主要也就是對這個屏幕進行了升級。從外形來說,A7RM4A與A7RM4相比沒有太多的變化,同樣輕巧的機身便于攜帶,手柄部分進行改進,握起來手感很舒服,按鍵上增加了幾個鎖定功能,還有就是在底部多了一個“a”,背面屏幕的索尼logo被去掉。 與A7RM4一樣, A7RM4A約6100萬有效像素,這像素對于商業(yè)拍攝來說肯定是夠用的,即使在二次構(gòu)圖進行裁切之后,它的畫質(zhì)依然是非常好的。索尼A7RM4A相機具備567個相位檢測對焦點,覆蓋率約74%的取景范圍,對比度檢測對焦點達到了425個。連拍速度約10張每秒,AF/AE追蹤全像素模式,可連續(xù)拍攝約7秒。在需要拍攝遠處移動的人或動物時,跟蹤系統(tǒng)可捕捉整個身體,對焦區(qū)域可根據(jù)拍攝對象條件在被攝者面部和眼睛之間無縫轉(zhuǎn)換。 在視頻橫行的年代,我也從單一的攝影向視頻拍攝過渡,所以,我希望拍攝器材既能很好地拍攝照片,又能兼顧視頻的創(chuàng)作。A7RM4A在視頻方面功能非常強大,視頻支持在super 35mm模式下以全像素讀取無像素合并,生成4K超高清視頻(2160x3840像素),拍出來的視頻畫面具有非常豐富的細節(jié);利用人工智能識別眼部信息,對焦點可精準鎖定在被攝者眼部,視頻模式下依然可以實時眼部對焦;除了人眼之外,對動物的眼部也有了更好的穩(wěn)定性可以很輕松準確的進行抓取。 與A7RM4A同時升級的還有索尼A7RM3A,這兩部相機都是索尼的全畫幅R系列的機型,R系列是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的高像素拍照系列,索尼微單系統(tǒng)是目前最強大的全畫幅相機,主機性能強大,鏡頭群及配件豐富,而且使用索尼微單專用的E卡口,能轉(zhuǎn)接幾乎所有的其他鏡頭。對于第一次購買相機的新人來說,這款相機非常好上手操作。 一直以來索尼的屏幕都被吐槽,想來這次索尼對屏幕的改進也是不斷在聽取使用者建議的結(jié)果,希望這一改變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拍攝體驗。另外我想,屏幕升級之后,A7RM4A也會受到更多中老年攝影人群的歡迎,畢竟,細膩明亮的顯示屏更適合他們觀察與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