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的中國攝影出版
攝影讀書會 每周末,帶你走進“攝影出版”的世界 文 | 鄭幼幼 浙江攝影出版社工作室主任,浙江省攝協(xié)副秘書長 編選自《中國攝影》2017年4期 2008年是個標志性的年份,數(shù)碼攝影興起后,中國攝影圖書出版進入了數(shù)碼攝影技法書時代。2009年初,我從浙江文藝出版社來到浙江攝影出版社,正趕上數(shù)碼攝影技法書在市場非?;鸨臅r期。2009年至2010上半年,數(shù)碼攝影技法書進入黃金時段,各種帶著“圣經”“寶典”“入門到精通”“大全”等標簽的攝影技法書層出不窮。但因為同類品種太多,各種山寨跟風泛濫,到了2010年底攝影技法書市場已明顯分薄,大部分單品銷售走勢呈現(xiàn)下滑趨勢。而2011年開始,手機攝影的興起給這類圖書的出版帶來了危機,閱讀人群的縮水,意味著圍繞著相機編撰的低中端攝影技法書的走衰成為必然。 -中國攝影出版的現(xiàn)狀與變化- 我在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工作經歷恰恰映照了十年來的中國攝影出版經歷的諸般變化。這段時期的攝影出版首先是在文化體制改革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國內的出版社大多在21世紀頭十多年完成并深化了“事改企” 這樁事,本質上說是國家撥款的文化出版事業(yè)單位轉為自負贏虧的企業(yè)。所以把現(xiàn)今的出版社比喻為圖書制造廠一點不夸張。隨著事改企的深入,對品種與利潤都開始有了數(shù)據(jù)上的要求,必須側重能快速生產、快速回收的選題,這決定了圖書選題的類型與比例。 從左至右:《攝影的精神》,格里·巴杰 /著,朱攸若/譯,浙江攝影出版社,2011年;《世界攝影史》,內奧米·羅森布拉姆/著, 包甦等/譯,中國攝影出版社,2012年;《攝影批判導論》,利茲·葳爾絲/著,傅琨、左潔/譯, 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年;《怎樣閱讀照片》, 伊安·杰弗里/著,毛衛(wèi)東/譯,2014年。 2010年以來的攝影策劃出版是靠攝影專業(yè)出版社與綜合類出版社共同努力得以維系并擴展。一些主要涉足攝影技法書的綜合類出版社(比如人民郵電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等)逐漸縮減攝影技法書選題規(guī)模,有的甚至淡出技法書市場。堅持下來并且追求做深做強的是幾家攝影專業(yè)出版社,以及從大眾讀物向影像閱讀擴張的綜合類出版社(比如中信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等)。顯然,泛影像閱讀是綜合類出版社非??春们熬暗囊粔K肥沃土壤,這類選題未來還會增加。 從左至右:《藝術的誘惑:攝影的前世今生》,霍普·金斯利、克里斯多弗·里奧佩里/著,崔贏/譯,2014年;《看照片看什么》,特里·巴雷特/著,何積惠/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3年;《照片秀:定義攝影史的重要展覽》,亞歷山德拉·莫羅/著,毛衛(wèi)東、劉張鉑瀧、陽莯、林味熹/譯,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5年;《今日攝影》,馬克·德登/著,欒志超、范靜雯、周仰、羅晨/譯,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5年。 除了技法書王國的衰落,2010年以來的攝影出版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即史論與經典攝影集出版的異軍突起。以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出版策劃為例,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中,浙攝社出版了“攝影大師傳記叢書”《攝影的精神》《百年彩色攝影》《出龕入龕》等攝影史論類圖書。被“決定性瞬間”快照美學暴曬太久的中國攝影界處于缺水狀態(tài),一直在等待攝影史論閱讀對攝影觀念的糾正與開拓。各出版社都在維護這一塊非常重要的出版物,但比例都有所控制以維護選題的平衡?!稊z影批判導論》在2012年8月出版,《世界攝影史》在2013年1月出版,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在史論類出版方面亦有不俗的表現(xiàn),“影像文叢系列”都頗有影響。此外各出版社還有其他不錯的各種引進版圖書。 -攝影出版的策劃- 關于攝影策劃的概念,比較完整的說法應該是攝影出版的策劃,它指的是構思與實施攝影出版物的出版策劃全過程,包括選題構思、組稿、撰寫指導、圖文編輯、設計編排、圖片調校、印刷呈現(xiàn)、材料與工藝,以及圖書推薦等一系列細節(jié)工作。 策劃選題從來源來看分引進版與原創(chuàng)類兩類。引進版的主要要求是妥帖地還原原版,主要涉及文字、圖片、設計、裝幀及材質的還原。它的策劃著眼點在前期主要集中在選題遴選上,中期則集中在翻譯、編輯、設計、裝幀及材質的把握上,而后期集中在閱讀推薦上。從策劃特點看,優(yōu)質的引進版往往具有當下參考性、攝影史的節(jié)點性、特定領域的代表性。 從左至右:《安塞爾·亞當斯:傳世佳作400》,安塞爾·亞當斯、安德里亞·G·斯蒂爾曼/著,馮建國/譯,浙江攝影出版社,2009年;《珍藏卡帕》,羅伯特·卡帕、理查德·惠蘭/著,中國攝影出版社,2011年;《布拉塞》,布拉塞、西爾薇·歐本納斯、康丁/著,王文佳/譯,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3年。 在引進版選題中,經典攝影集是其中對圖片還原要求最高的,必須控制好原始圖片的印前調校、紙張的選擇,監(jiān)管好印刷過程的機臺控制。相比原版攝影集,被引進的中文版,往往通過文字的翻譯輔助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作品,定價即便與原版書一樣,如果印刷水準出色,加上網店的優(yōu)惠折扣,購買中文版是不錯的選擇。但必須仔細鑒別中文版攝影集的印刷呈現(xiàn)、紙本呈現(xiàn),如果太一般那就考慮多費點錢直接買原版吧。 從左至右:《沃克·埃文斯:美國影像》,沃克·埃文斯/著,王文鈺/譯,浙江攝影出版社,2014年;《傳奇布列松》,克萊蒙·舍盧/著,門曉燕/譯,中國攝影出版社,2015年;《最后的度假勝地》,馬丁·帕爾/著,周仰/譯,浙江攝影出版社,2017年。 談到引進版就繞不開翻譯方面的問題。攝影圖書的翻譯有四個關鍵點:一是最好由懂相關攝影知識的譯者來承擔;二是外語必須足夠好,否則大量的基礎陳述容易出問題;三是要有幾年的翻譯經驗;四是翻譯中要照顧到讀者閱讀體驗上的一些要求,要將原文意思充分轉換、妥帖表述。近幾年雖人員充實不少,但還欠缺足夠的資深譯者,大多數(shù)譯者涉足專業(yè)翻譯領域時間不夠。這也說明譯界有可為,譯者持久挖掘,積累堅持,專業(yè)方面可以成為一方行家。 從左至右:《觀看再觀看》,鮑昆/著,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2009年;《紅旗照相館》新版,晉永權/著,金城出版社,2014年(初版印于2009年);《出龕入龕》,徐婷婷/著,浙江攝影出版社,2010年;《表態(tài):與十四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對話》,海杰/著,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3年;《影響:中國當代攝影精神交往錄》,李楠/著,浙江攝影出版社,2013年;《閱讀攝影》,郭力昕/著,浙江攝影出版社,2014年。 原創(chuàng)類選題根據(jù)各自不同的內容、讀者定位、價格區(qū)間都有不同的做法。技法書黃金時代的有些出版社走“大而全”的路子,這體現(xiàn)了圖書策劃的深度與有效性。技法書之后,原創(chuàng)類選題出現(xiàn)了一波訪談熱潮,最先推出的是浙江攝影出版社與《中國攝影》雜志合作的選題《出龕入龕》。接下來史論類也有各種圖書涌現(xiàn),原創(chuàng)類的攝影集則推出了一些新編或修訂重出的經典攝影集,如《侯登科的世界(上下卷)》《大衛(wèi)·柯魯克鏡頭里的中國》,以及呂楠的幾部攝影集等。在原創(chuàng)攝影集方面,一些出版機構獨立制作攝影集,比如假雜志編輯推出了十余種當代攝影家的原創(chuàng)攝影集可圈可點;藝術家劉錚及“蝴蝶效應”推出的《中國當代攝影圖錄》系列是對中國當代攝影創(chuàng)作進行的寶貴梳理。這類攝影集拓展性的選題策劃與精良的裝幀設計,以及對成長中的年青攝影家的有力扶持不但補充了主流出版的不足,而且以其前瞻性及原創(chuàng)精神給攝影出版帶來一股強勁的清新之風。 -攝影集與攝影出版- 攝影集在攝影閱讀中極為重要。攝影集主要通過結構性照片組合來實現(xiàn)攝影者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以紙本介質、圖書形式來完成的較完善態(tài)的攝影作品整體呈現(xiàn)。對結構性照片組合的觀看,除了通過攝影展之外,閱讀攝影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攝影史上重要的攝影展往往都有攝影集存世,因為展覽有空間與時間限制,但攝影集可以跨越這些限制。 此外,攝影集也是攝影家對自己作品進行呈現(xiàn)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以紙本書的形式實物化,既是存留與展示的重要方式,又是自己的另一種形態(tài)的作品。對出版社來說,攝影集的引進如果選題精準、印量合理也是完全可以盈利的,但提印必須謹慎,一旦變成庫存那就是高碼洋的庫存,會影響整體的運作。目前我們的印刷設備與材質都很好,但依然很難出真正的優(yōu)質品,這是國內攝影書制作上的通病。 從左至右:《中國:1976-1983》,劉香成/著,世界圖書出 版公司,2010年;《一站一坐一生》,仝冰雪/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年;《把青春唱完》,高原/著,Lens/編,中信出版社,2015年;《大國志》,嚴明/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田野、苗錦錦/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國外非常注重對攝影集的閱讀,而且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一點在國外出版社與中國的出版社談版權時往往引起一些障礙,因為國外版權方往往不能理解為什么在中國大部分攝影集的起印數(shù)比較低。因為我們尚未形成對攝影集的良好閱讀習慣,而且我們的閱讀往往偏功利,對于定價比一般書高的攝影集,很多普通讀者會感覺“不合算”,感覺在書店翻一遍就好了,但其實經典攝影集恰恰是需要多次、反復細看的。其二,國外攝影集紙張的選用早已遠遠超出許多年前常用的雙銅紙、亞粉紙了,圖片的紙面呈現(xiàn)是以照片原作的效果為目標。其三,攝影集非常突出圖片的主體地位,相當注重圖片的印刷呈現(xiàn)效果。其四,注重設計,并且注重合理設計。有時極出色的紙本畫冊從單張照片來看都并不怎么特別,但當它們成為一本書時就非常出彩,因為在紙本畫冊的各種素材的組織上,原創(chuàng)的綜合結果是最重要的,它們遠遠超過了照片、設計編排、裝幀或印刷等等單體的效果,它們作為書而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攝影出版的前景- 當下,電子閱讀占領了紙本閱讀的大壁江山,那么對于攝影所在的藝術圖書領域情況會如何?電子閱讀與紙本閱讀是在不同介質上發(fā)生的,而這種介質對不同書籍承載作品是不同的:對于文字作品,可以直接取代紙本的內容呈現(xiàn);而藝術圖書,轉化為電子呈現(xiàn)后,呈現(xiàn)的質量與紙本完全不同。攝影創(chuàng)作越是依賴數(shù)碼生成,另一方面反而越會令我們去追求攝影呈現(xiàn)的實物感,促進實物感的回歸。而藝術作品的電子閱讀也并不能取代紙本呈現(xiàn)。從實物的觀看體驗、實物的收藏價值來說,轉瞬即逝的電子呈現(xiàn)與紙本藝術圖書有完全不同的價值,尤其是前面提到的那種紙本圖書的綜合性呈現(xiàn)所建構的縱深感,已經越來越成為這個喧囂的移動傳媒時代的一種奇妙而獨特的生命體驗。 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參選圖書征集 ? 編輯:鐘華連(雜志)/ 周星宜(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