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榜回顧丨彩色陸元敏
中國攝影圖書榜由《中國攝影》雜志與國內(nèi)首個致力于攝影書收藏的民間影像史料館影上書房(嘉興)于2016年推出,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選通過全面而權(quán)威地梳理年度中國攝影出版制作,推薦具有學術(shù)性、專業(yè)性、權(quán)威性及前瞻性的各類優(yōu)秀攝影圖書,成為攝影書出版與閱讀的風向標,也成為當代影像文化研究與傳播的重要窗口和平臺。 第四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參選圖書火熱征集中 往屆入榜出版物回顧 ? 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年度自制攝影圖書 【編輯語】 本期入榜圖書推薦的文章來自《陸元敏:無題》的編輯姚瑤,她從緣起到創(chuàng)意構(gòu)思再到與陸元敏的溝通,概述了這本自制圖書誕生的全過程。姚瑤以輕松的筆調(diào)敘述了她同陸元敏共同策劃這本圖書的點滴細節(jié)還有與設(shè)計師在版式設(shè)計上的巧思…… 《陸元敏:無題》畫冊封面 攝影:陸元敏 編輯:姚瑤 設(shè)計:胡佳穎 規(guī)格: 210×285mm騎馬釘,封面勒口反折 策劃:文化力研究所、衡山·和集 制作時間: 2018年8月 【評委點評】 《陸元敏:無題》是一個編輯和設(shè)計不對照片做干涉,著意于如何讓照片自己發(fā)言,如何通過版式設(shè)計讓照片展示自身魅力的成功案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么一本頁碼有限的攝影集里,能夠處理好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共存時的氣脈貫通和氣息飽滿的問題,誠非易事。 —— 顧 錚 2018年夏,我和設(shè)計師佳穎去了在上海莫干山路50號藝術(shù)園區(qū)內(nèi)舉辦的首屆“上海藝術(shù)書展”,現(xiàn)場氣氛十分熱烈,藝術(shù)書愛好者們摩肩接踵、汗流浹背,用支付寶買買買。 上海工人文化宮,1990 年代 陸元敏 我們在日本出版社SUPER LABO的攤位前挪不開步子,啊,每一本攝影畫冊都如此精美,色彩絢爛、裝幀到位。一一撫摸、翻閱,最終我們買了尾仲浩二的兩本畫冊《收集夏日》(Collecting Summers)和《熟睡的貓》(Sleeping Cat),前者是為了給陸元敏的首本彩色攝影作品集做參考,而后者的開本則讓我想到姜慶共設(shè)計、由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年初版的陸元敏黑白攝影作品集《膠片時代的上?!罚且槐疚液芟矚g的陸元敏的攝影集。 上海龍門路,1990 年代 陸元敏 我們隨后又提著書輾轉(zhuǎn)到了陜西北路(近北京西路)的咖啡館SUMERIAN(潛水艇),一起仔細地品讀。這個時候,陸元敏已經(jīng)選好了17張彩色攝影新作、8張較為經(jīng)典的黑白攝影作品作為“上海 × 紐約:陸元敏與邁羅耶維茨雙個展”的展覽作品。這個展覽由我所服務(wù)的文化力研究所策劃,2018年8月25日至10月7日在上海市徐匯區(qū)衡山路880號衡山?和集書店二樓展出。 邁羅耶維茨彼時剛由英國出版社 LaurenceKing 出版了大部頭的回顧性畫冊,以倒敘形式展現(xiàn)邁羅耶維茨的職業(yè)生涯,從近年以大畫幅座機拍攝的莫蘭迪畫室靜物圖像追溯至早期以135小型相機、35mm黑白膠片在紐約街頭的俘獲。我們想以一本輕巧的圖冊開啟陸元敏的彩色攝影征程。 上海曹家渡花卉市場,2018 陸元敏 某次在陸元敏家“召開”的主創(chuàng)見面會,我們也小心征詢了陸老師的意見,聊聊最近 “有沒有喜歡的畫冊”,“想做大(開本)的還是小的”。所幸陸老師給出了明確的意見,說前幾本都比較小,這次做本大的吧。 我們在SUMERIAN咖啡館的窗臺上,把《收集夏日》翻來覆去地看。打開來,橫向的照片被縱向地排布,閱讀起來有點像是在翻掛歷!左右兩頁圖像形成了上下的并置關(guān)系; 同時,冷不丁地來一個折頁,又可以形成一幅橫圖與一幅豎圖的新的并置關(guān)系,或者是一組三聯(lián)圖。如此一來,在開本一定的情況下,極大地擴充了圖像的畫幅,夠大。 上海康定路,2015 年 陸元敏 上海愛琴海公園綠地,2017 年 陸元敏 這種自由的編排、觀看的方式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發(fā)。我甚至提出,讓讀者每翻動一頁,都不得不調(diào)整方向,從而身體性地參與圖像的閱讀。 經(jīng)校色、打樣,第一版樣書出來后,陸老師就并置關(guān)系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他非常果斷,“這張和這張放一起好了”,“這兩張”,“這樣可以”。 上海昆山公園門口,2017 年 陸元敏 陸元敏的經(jīng)典黑白影像作品已經(jīng)深入人心,而彩色攝影作品還是首次集中展出,我們深知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 佳穎設(shè)計的封面同時展示了黑白與彩色照片,讓人驚喜;反折的勒口是設(shè)計師巧妙的炫技:掩藏一張彩色照片,又留下了慷慨的線索。順著“橙黃”的燈帶,拉開勒口后需要右轉(zhuǎn)90度方才見到一位正在梳妝的淮劇女演員。裱在“寶藍”底色上的黑白照片,是陸元敏在襄陽南路老房子陽臺上拍攝的鄰居們,是他悟出了“拍周圍的人”這一“創(chuàng)作思路”之后的“第一張照片”:一張“原點”性的作品。 上海淮海中路友人家中,2018 年 陸元敏 為了助力展覽圖錄的銷售,陸元敏提出可以制作一批手放銀鹽原作。他從家里找到了封面這張黑白照片的底片,裝在一個小號密封袋里,帶來安福路300號IG映界 ? 影像藝術(shù)館地下室的暗房。整個上午,他都在調(diào)試放大機,估算曝光時間,產(chǎn)生了一小堆試紙;下午才開始集中地放大、“洗”照片?;氐骄眠`的暗房,倒計時器、秒表,他感嘆如今的設(shè)備讓放、洗的過程如此精確,從前是大概、約摸,很不同。他還是為“放” 照片的過程增加了一些手工感,只見他兩手搭成一個棚,摩挲一下,又在放大機下這么晃一下,調(diào)整局部的曝光。我搬只小板凳坐在他右后方,簡直看呆了:真是奇妙的一幕! 選出來的30張6英寸手放銀鹽原作,洗干凈、晾干后,裁好邊,陸元敏簽好名,裝進佳穎采購的寶藍色密封袋,隨主書一同出售,這就是我們隆重推出的收藏版。普通版的數(shù)碼印不干膠也是佳穎一張張手工貼平,因為只有她能把握照片在封面的布局。 上海老西門夢花街,2015 年 陸元敏 我們也很好奇陸元敏“為什么”“什么時候開始”拍攝彩色(數(shù)碼)照片,于是我們在IG映界?影像藝術(shù)館二樓咖啡館好好聊了一下。我們請陸老師自由地講上海話,佳穎是上海人,可以做必要的翻譯,但是他可能還是照顧我,主要講了普通話,我是成都人,上海話能聽懂部分。由于他的講述十分精彩,并帶有他的語言特色,我們放棄問答形式,轉(zhuǎn)而整理“口述”文章《彩色的元敏,元敏的彩色》放在這本圖錄的尾聲。文中,陸元敏談及20世紀80年代的彩色暗房實踐,對膠片與數(shù)碼、黑白與彩色的看法,甚至還回憶母親參加里弄生產(chǎn)組給畫片“上色”的場景。 上海瑞虹路,淮劇演出后臺,2017 年 陸元敏 我們抓住了“上色”這個關(guān)鍵詞。畫冊的編排正是一個上色的過程:從黑白照片開始,然后是彩色照片,可以說涇渭分明;但就在黑白與彩色的接駁處,佳穎選擇了一張黑白的雪景(思南路,近復興中路,1990 年代)和一張彩色的雪景(曹家渡花卉市場,2018)并置,后者的冷調(diào)幾乎讓人感覺不到“色彩”,仔細看才能發(fā)現(xiàn)一些深藍、暗紅。接下來,仿佛從記憶中的“膠片時代的上?!保幌伦觼淼搅水斚碌陌邤棠Ф?。 陸元敏的彩色上海,變中亦有不變。他依然關(guān)心人,幾乎所有彩色數(shù)碼作品中都有人物(或動物),他們神態(tài)各異、各有所思。陸元敏尤其愛小狗,“見到小狗肯定要拍的”,因為覺得它們很“可愛”。17張彩色攝影作品出現(xiàn)了至少6只小狗,以及1只貓。 七寶老街 上海 圖錄的最后一幅作品就是一只背對著觀眾,跑向遠處的小狗,它四腳離地,跑得歡快。陸元敏悠悠地說,這就是逝去的時光—《膠片時代的上海》開篇是陸元敏的同名自述,他在2007年寫道,“不斷流逝的時間讓我心慌”;而設(shè)計師佳穎說,這是陸老師在奔向新的彩色攝影實踐。一個頗具開放性的“結(jié)尾”。 上海周邊,2015年 陸元敏 圖片說明,我們覺得多余,跟陸元敏商量后,一致決定不放了。而之所以命名為《無題》,是因為“正在命名”時,電腦文件夾的默認名字就是這個;設(shè)計師直接拿來用了,我也覺得命名還為之過早,因為才剛剛開始。 老西門,上海, 2017年 陸元敏 更有趣的是,為寫這篇文章,又重新翻開《收集夏日》并閱讀了書末尾仲浩二的自述文字,日英對照。1999年,39歲的尾仲浩二放棄了嚴肅、沉重的黑白攝影,開始拍攝輕松、愉快的彩色攝影,這一轉(zhuǎn)折讓他如釋重負,自由起來;同時,他驚嘆于彩色照片所包含的豐富信息,夏日里,天空、海洋、花朵的顏色再次生動地浮現(xiàn)在眼前。這是陸元敏的首本彩色攝影圖錄,意義上也與尾仲浩二的夏日影像集有驚人的巧合啊! 而對我來說,那是一個能常與喜愛的陸老師見面的愉快夏天。 本文作者為姚瑤 文章首發(fā)于《中國攝影》2019年3期上海思南路復興中路,1990 年代 陸元敏